本文承担《格局未定胜者为王,特斯拉VS新势力(上)》
这次不一样。
在新能源领域,销量一度很高的特斯拉并不是垄断者。在其主要销售国之一的中国,有许多汽车公司涌入新能源领域,从传统企业到制造汽车的新力量。在这个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时代,特斯拉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新的权力模式或冲击
能够在中国市场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新兴汽车制造力量已经熬过了新力量竞争的前半段。当比赛进入新阶段的快车道时,资金的支持就成了下半场的入场券。
三支新势力相继在美国上市后,香港二次上市的消息不胫而走。据悉,已在美国上市的Ideals、威来、小鹏,最早计划今年在香港上市,为三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募集的资金总额约为50亿美元。三方均拒绝对这一消息置评。虽然消息尚未正式公布,但新的造头力量的实力一度得到资本的认可,2020年市值飙升,令汽车市场同类车企羡慕不已。目前,三支新造头部队的总市值已超过1000万马克。
近年来,前三名新势力的市场表现已经成为投资者的一种激励。2020年,Ideal、威来、小鹏在中国的交付量分别为32624、43728、27041辆,第一梯队10万以上的年累计销量达到特斯拉年销量的70%。在这样的压力下,2021年前三的新势力能否再次实现突破,是市场所期待的。
事实上,虽然经常被归因于前三名的新力量,但理想、威来和小鹏这三个品牌在创造个性化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理想的差异化产品定位,威来的优质服务,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都形成了品牌标签。在美国上市只是比赛日程的起点。还在努力的三个品牌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寻求更多的资金支持。
2021年,在市场明显回暖的时候,新势力第二梯队已经比不上过去。3月3日,谢娜汽车所属的何忠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中信银行获得5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额度,将用于谢娜汽车未来的智能技术研发。此前,零跑宣布B轮融资,融资金额43亿元,超过10亿元,并确认已投资威来的合肥市政府将为零跑提供20亿元融资支持。在大融资的加持下,谁会是下一个威来?
融资零跑还有变数,车能不能撼动前三的位置。理想、威来、小鹏演变成一大两个也不是不可能的。此外,传统汽车公司正在加速布局,百度、华为等商业巨头正在造车。新能源领域在红海越来越受欢迎。可以想象,一个瞬间的辉煌不一定意味着永恒,但可以肯定的是,资本的进入正在蠢蠢欲动
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一个竞争的地方
在新能源如火如荼的现阶段,中国市场似乎是兵家必争之地,全球大型车企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市场,这与中国近年来强劲的市场表现密切相关。
随着2020年初疫情的影响,全球汽车市场大幅降温,而中国市场在短暂的恢复期后,下半年出现复苏迹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7月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积极趋势,增速日益加快。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长7.5%和10.9%。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青表示,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实质性进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稳步增长,在世界上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也得益于国内疫情的逐步控制。但在欧洲,在第二波疫情封锁措施的影响下,汽车市场的春天还没有到来。2月17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了2021年1月欧洲新车销售报告。报告显示,1月份欧洲乘用车销量创下1月份最低销售记录,仅售出84.3万辆,同比下降25.7%,环比下降30.6%。新能源汽车也呈下降趋势。
中国市场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朝着打破壁垒、开放市场的方向全速前进。中国电动汽车100强委员会主席陈清泰曾公开表示,业内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产销量将达到1500万辆,汽车数量将超过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如果预测成真,将涉及智能电网建设、能源结构调整、新一代移动通信支持、标准方法等。
规的建立等等,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如果把握得好打破壁垒、开放市场,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赢家。”国内市场的向好推动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向上,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市场此起彼伏乃是常态,股市短暂的波动也并非罕见,正所谓“此一时非彼一时”,目前国内市场的新能源领域格局仅为暂时之况,而在格局迭代速度更快的全球市场,身处细分市场头部的汽车企业唯有不断钻研新技术、提高产品力,才能在日新月异的洪流中守得云开见月明。
原文作者:蔡雨彤编辑:蔡雨彤